許許多多中高齡者,在手腳還靈活,子女皆出外工作、求學後,生活突然多出太多空閒時間,此時此刻,不少人回憶起童年,心中動起回歸故里的念頭,過著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生活。幾次穿梭在中部各個偏遠鄉鎮,總會遇到不少有故事的名人,看著他們快樂的在土地上栽種著自己喜歡的植物與花卉,用耕作來鍛鍊體魄,浮在臉上祥和幸福的笑容,陽光照耀下,兩鬢如霜,這感覺總是讓人不由自主的羨慕。
目前分類:教育 (25)
- Nov 20 Fri 2015 14:56
《中寮DOC,南鄉咖啡園》被鵝群看守的咖啡園中,隱居著二位奇人。
- Nov 20 Fri 2015 11:38
《中寮DOC》為許多家庭開創了新的生計--秀淨手作生活坊
出生在五0年代的人,對家庭即是工廠的口號,應是記憶猶新,那年代,家家戶戶都可看到婦女坐在門前,穿球拍的線、縫棒球、外銷加工衣服的花邊…,這些都是媽媽們平日裡賺取補貼家用的最佳零活。
- Nov 17 Tue 2015 22:53
《南投.中寮數位機會教育中心》圖書館從資訊教育培訓鄉民走進時代尖端
- Aug 26 Tue 2014 14:00
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身
- Aug 25 Mon 2014 17:08
東方設計學院--一所採工坊式教學,強調「做中學,學中做」的學校。
提到東方設計學院,就不能不談到我曾寫的一篇部落文【一個賞心悅目又可同時兼得知性與感性之美的好地方--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】當時去參觀時,對於正在展覽的「鍊金術──當代金工複合媒材創作藝術展」,讚嘆不已,頗為驚豔,!由於不熟悉這塊領域,非常好奇,想瞭解這些工藝設計人才的培育,是透過什麼管道,於是,回家後查詢網路。原來,東方設計學院就是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推廣育成的南部重鎮。
- Aug 22 Fri 2014 12:04
教改失敗於「好勝」的迷失(聯合新聞網首頁新聞頭條區網評「udn名人部落格」)
這些日子,北市入學二次登記作業,鬧得雞飛狗跳,家長和學子莫不憂心忡忡,深恐一個閃失,就無法如願進入自己理想中的學府;教育行政單位被罵得也是一肚子苦水,吃力不好討的工作,沒人想幹,連看了幾天媒體新聞的我,忍不住在螢幕前喟嘆,從廢除一試定江山後,教育改革至今少說有十多年了,從錯誤中學習改善,怎麼只見流程越來越繁複,交得報名費越來越多,然而,這些改革真的培育出人才了嗎?
- Aug 20 Tue 2013 13:21
寒暑假讓孩子玩一下又何妨
- Mar 19 Tue 2013 23:15
在你認知裡,兒童玩具有什麼功用?(聯合新聞網首頁,生活消費|消費櫥窗)
有一段時間大家都很瘋迷黑柳徹子所著的窗邊的小荳荳,對於文中用退役的火車做教室覺得新鮮,更為天天與學生分享便當的校長的教學理念讚賞,不過,這些都僅限於書中的世界,從來沒把現實生活中的學校與書畫成等號。
- Mar 20 Sat 2010 07:46
孩子,我挺你!
下午,兒子沒選課,提早返家。他佯裝若無其事的和我閒聊:「學弟告訴我:『補習班裡的老師上課時跟大家提到你』。」他瞄了我一眼,確定我在專心聽,遂又繼續:「有一個學長硬是要得,有種!從高一進來就說目標放在物理系,三年後,他考了滿級分,申請上了電機系和物理系,沒想到,他毫不猶疑,真的就進物理系了。」一抺得意的笑容自我嘴邊漾出:「嗯!聽了心裡很痛快,是不是?」兒子露出雪白的牙,笑得一臉燦爛。
- Oct 10 Fri 2008 00:03
學生專題研討由誰買單
過年時,在清理兒子書桌時,愕然看到一大疊的火車票存根,都是他和同學前往各大學拜訪教授及各天文站做專題研討的成果,清點了一下數額,好幾千元,我有些動氣,兒子回家後,我質疑:「這些票根不是可以去學校申請車馬費補助嗎?你怎麼這麼懶,還是日子過得太舒服,不知道這些都是父母辛苦的血汗錢?」兒子被我罵得也動了氣:「我也想去申請啊,以前學校都有給,誰曉得今年為什麼什麼都沒有,學校說要學生自理!」聽完兒子的說詞我真的傻了眼,學校要學生到大學進修,做專題研究,餐費自理也就罷了,現在連車馬費都要自費,這些孩子家庭經濟都沒有問題嗎?
兒子幽幽的說:「專研生物的大部份家長 都是/>醫師,沒什麼困擾,其他數、物都有困難,學校老師叫我們去跟教授談,看教授是否可以從他們專題研究費下撥車馬費給我們」我聽完立刻表示反對,兒子與我觀感相同, 麻煩/>教授撥冗上課已經很感激了,沒鐘點費不說,誰有臉去跟教授要馬車費?
- Sep 25 Thu 2008 09:43
猜猜誰才是特殊兒童
- Sep 25 Thu 2008 00:08
把專業的歸專業
每年的這個時節,正逢新生入學申請登記,為了子女的未來,父母莫不絞盡腦汁借戶籍、搬家、請託名人…,只為給孩子尋求名師。到底選有媽媽味道的女老師?還是選不拘小節的男老師,幾乎是所有家長最難以取決的問題。
兒子就讀國小時經歷了四位老師,女性老師心細,對日常生活及學習態度較嚴格,孩子表現得中規中矩,絲毫不敢踰越分際,身為家長的我,每天面對親師聯絡簿時,心裡是忐忑不安。孩子表現好,我與有榮焉;孩子表現不良,我羞於面對老師,惶恐有疏於管教之責。
- Mar 11 Tue 2008 13:55
電腦----十惡不赦?
那天,在一個公共場合,無意間聽到一羣媽媽在為孩子迷電腦而憂心忡忡,言外之意電腦不是好東西,不應該讓孩子碰,聽完大家的心聲,我忍不住想講講自己的看法。
我是職業婦女,曾經為了趕做晚餐,一回到家便把兒子安置在電視前,隨便選一台播放卡通的電台,便衝進廚房。直到一天,突然發現卡通人物衣著清涼,不似是給幼兒觀看的,我嚇出一身冷汗,這才知道不是每一個卡通都是老少咸宜。
- Jan 03 Thu 2008 16:15
給他空間飛
多年來,我執著地認定所謂子承父業、克紹箕裘,皆因父母在兒女年幼時,把自己的思想傳遞的結果,為了避免自己無意中也會強求孩子當我的影子,因此,在孩子成長的路上,我一貫採取放任的政策,希望他能在多方位的接觸中,尋到自己的喜好及世界。
- Jan 12 Fri 2007 21:25
別打散了親子情
一篇「你打完了沒有?」讓我看完不禁心如刀割。
近幾年來,幾名私交甚好頗受學生愛 戴的/>老師,背地裡都很傷感:「我不願意用棍子要求成績,學生也很喜歡上我的課,但是,很可悲!我教的那科成績一定見不得人;反而,學生為了怕被處罰,把全心全意放在那些少一分打一下的科目上。」「家長以學生成績論定我是不適任教師,指責我對學生課業不盡心,莫非真要用打的,孩子成績好,考上第一志願的人多,這就是好老師的定義?」
- Dec 14 Thu 2006 09:44
窮人家孩子一樣可以讀大學
- Aug 03 Thu 2006 11:42
如果爸媽突然死了…
猶記九二一地震時,一家人摸黑逃出搖搖晃晃的大樓,穿著睡衣拖鞋站在馬路上,彼此為能安然躲過一劫,相擁喜極而泣。透過新聞媒體,瞬間失去依怙的孩子滿臉無助茫然的表情,令無數為人父母者心酸。
- Aug 03 Thu 2006 11:42
向孩子討謝謝
常造訪我任職的圖書館的同事,眼見平日鮮少跟人打招呼的國中生,進出圖書館莫不禮貌周到:「阿姨好!我要還書,謝謝。」「阿姨,這是我們班的成績表,麻煩您幫忙登錄,謝謝。」同事們深覺不可思議,自己下了結論:「會來借書的孩子就是比較乖,有禮貌。」
- Aug 03 Thu 2006 07:13
用行動替代批評才是積極的表現
日前在報端看到北縣某老師的投書,言及該校的圖書館「聊備一館」,身為國中圖書館管理員的我,心中五味雜陳不知是啥滋味。近日,立法院又以彰化某國中之國文科試題為由質詢,當場考倒了行政院長,一時間輿論嘩然。二件事擺在一塊,令我感觸良多。
先就考題而言,「把女性比喻成一個球,二十歲是橄欖球,三十歲是籃球,四十歲是乒乓球,五十歲是高爾夫球。試問,『球』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?」記得這是一篇網路笑話,初次看到時,我還曾為作者幽默風趣天馬行空的思考邏輯而莞爾,殊不知這麼一個小品文章,竟引發諸多爭議!有人批判對女性不尊敬;有人評擊題目深奧難解,大家捨本逐末競相將重點放在分數上,卻忽略了問題最大的癥結…這麼一個淺顯易懂的笑話,學生為什麼竟無法意會?這其中代表的意思是:我們下一代的閱讀、理解、批判能力已逐漸衰退!